——跨上皮/內皮細胞屏障功能研究的精準測量方案
一、儀器原理與核心功能
1.1 電阻測量技術原理
TEER(跨上皮電阻)檢測:
采用 AC 4-electrode系統(頻率12.5Hz),避免電極極化
測量范圍:0-20,000 Ω·cm2(分辨率1 Ω·cm2)
自動溫度補償(18-40℃)
1.2 關鍵技術創新
特性 MERS00002優勢 傳統伏歐計局限
電極設計 鍍金叉指電極(防腐蝕) 銀電極易硫化失效
自動化校準 一鍵校準(含空白補償) 需手動計算凈電阻值
多孔板兼容性 支持6/12/24-well inserts 僅適配單孔測量
1.3 典型研究應用
屏障模型構建驗證:
? 腸上皮(Caco-2)、血腦屏障(hCMEC/D3)
? 肺部藥物滲透性評估
? 緊密連接調控研究(如Claudin敲除影響)
二、標準化操作流程
2.1 實驗前準備
電極維護:
復制
1. 使用后立即用去離子水沖洗
2. 每月用70%乙醇消毒10分鐘
3. 避免觸碰電極敏感區(圖示紅色區域)
2.2 測量步驟
復制
1. 平衡:
- 細胞培養板室溫平衡15分鐘(減少溫度梯度)
2. 校準:
- 空insert測量3次→儀器自動計算背景電阻
3. 檢測:
- 電極垂直浸入液面1-2mm
- 穩定讀數(波動<2%持續5秒)后記錄
2.3 數據標準化處理
TEER計算公式:
TEER (Ω·cm2) = (R_sample - R_blank) × 膜面積(cm2)
示例計算:
復制
測得電阻:350 Ω
空白電阻:80 Ω
Insert面積:0.33 cm2
→ TEER = (350-80)×0.33 = 89.1 Ω·cm2
三、性能驗證與問題排查
3.1 質量控制標準
合格指標:
? 空白電阻CV<5%(同批次inserts)
? 標準電阻液(100Ω)測量誤差<2%
? Caco-2單層第7天TEER≥300 Ω·cm2
3.2 典型問題診斷
現象 可能原因 解決方案
讀數漂移 電極污染/氣泡干擾 清潔電極/輕敲除氣泡
TEER值異常低 細胞單層破損 顯微鏡檢查完整性
負值顯示 空白未校準/電極反接 重新校準/檢查電極方向
3.3 應用案例數據
案例1:腸道屏障藥物評估
結果示例:
復制
對照組:420±35 Ω·cm2
藥物X處理:180±22 Ω·cm2(p<0.001)
案例2:BBB模型優化
TEER動態變化:
復制
第3天:85±12 Ω·cm2
第7天:650±45 Ω·cm2(達到研究閾值)
四、技術問答(Q&A)
Q1:能否用于氣液界面(ALI)培養?
需配合 專用ALI適配器(Cat. MERSALI01),測量前加入50μL PBS潤濕
Q2:如何判斷細胞單層形成?
TEER達到平臺期(連續3天變化<10%)+ 熒光素鈉滲透率<0.5%/h
文檔優化建議:
插入 【電極維護示意圖】 標注敏感區域
添加 TEER計算模板 二維碼(鏈接至Excel工具)
關鍵步驟用 ??警示框 強調(如"禁止高壓滅菌電極")